《菱角的喜剧》
秦牧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写作特点
教学手段:提问、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生平: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 君臣佐使
酣然大睡
漫不经心
2整体感知: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四、研读
1速读课文1-6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识菱角-生活现象
2朗读课文7-12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