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点 寻 踪
――我这样上莫怀戚的《散步》
镇海区骆驼中学 叶友香
案例背景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的散文。初中语文课本(浙教版)把它作为一篇写作训练的文章来学习。《散步》记叙了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事。事情很简单,文章也很浅显。再说旁边已有很具体的批注,很难上出新意来。以前我在教授这课的时候,只注重文章思路的把握和叙事本身的理解,虽然师生都觉得这确实是一篇好文章,可究竟好在哪里,有些什么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又说不清楚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找到感觉,老师也觉得很不满意,总觉得没有把文章该讲的讲清楚,如梗在喉。
王培元教授指出,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文学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首先应该诉诸学生的心灵和感觉,并由此“润物细无声”地培育他们对美纤敏的感受力、奇异的想像力、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我可不可以就这篇文章的美点做作一番探寻呢?第二次上这课的时候,我改变了方法,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读出了点味道。
案例描述
我这堂课采用朗读,讨论,总结的形式。
我这样导入: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散步》这篇散文,浅中寓深,平中出巧,是一篇公认的美文。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把它们找出来,用心灵去体会。
先让学生听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让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入文章所描写的氛围中,然后让大家跟着录音小声读,再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通过朗读来熟悉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