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二首》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9 13: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毛泽东词二首
福州屏东中学  张建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词的思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体味作者精妙的构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能够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形式,通过诗的意象体会欣赏诗歌的象外之象(即欣赏诗歌),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3、掌握本诗,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学习他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要胸怀祖国。
教学重点:诗词形式和通过诗的基本常识来欣赏诗歌,诵读
教学难点:欣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那么,在毛泽东的词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的确如此,他的《沁园春•长沙》 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结合我们自己的少年豪气,有感情地把这首词读出来。
二、写作背景介绍: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对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三、课文赏析:
一)上阕: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