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立意——多角度思维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520个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作文立意——多角度思维
学科 语文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相关
领域
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思维能力训练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年年6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赵庆梅 北京昌平中滩中学 13521500765
讲课者 赵庆梅 北京昌平中滩中学 13521500765
指导者 高秀敏 昌平教师进修学校 13716750238
课件制作者 赵庆梅 北京昌平中滩中学 13521500765
其他参与者 闫立稳 北京昌平前锋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中学语文课标要求:①初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②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作文能力可以分解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书写能力等。尽管思维要借助语言才能顺利地进行,但是起根本作用的仍然是思维能力,所以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中学生写作文的主要难点,恰是思维的障碍。因此作文教学要注重思维的训练与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本节课是初二作文思维能力训练课。经过初一的作文训练,学生已具备写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记实作文的能力;经过循序渐进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训练,初一作文训练充分激活了学生童年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资源,学生能有意想象,具备了写想象作文的能力。学生思想渐趋成熟,作文中有深度探究、追求新异的强烈愿望;然而学生的作文严重脱离生活,选材立意流于模仿,思路狭窄,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个性化的思考。
教学内容:通过多角度思维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更好为作文立意。
教学方式:故事导入、读图、讨论法、启发式、小练笔、教师示范法
教学手段:利用音乐渲染情境、恰当的背景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FTP课件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联想与想象,训练多角度思维能力,学习“化物为意、化题为意”的立意方法。感知思维角度:社会、家庭、成长、文学、历史、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训练中,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多角度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内化——使“客观外物”内化为“主观情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文要立足生活、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一、“一则故事”——感知多角度思维
二、“一幅图片”——尝试多角度思维
三、“一块石头”——展开多角度思维
四、“一种声音”——实践多角度思维
五、“一篇下水文”——示范多角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