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窗》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三中学 向 明
[教学对象分析]
《窗》是(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议论散文,这类文章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初中时学生只是对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对议论散文的特点不是很了解,加上本文是钱钟书先生所写,语言虽不是很晦涩,但文中所蕴含的意义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应给学生讲清议论散文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感受和鉴赏阅读优秀作品,思考和领悟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所蕴涵的深刻哲理,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散文单元,先要把的散文的概念要弄清,学习本文,要注重从景中悟理,在理中染景,仔细体会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在本文中,钱钟书先生由“春天”入笔,写“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道出“窗”的作用,总领全文。接着在第二段对比了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自然引出“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 这一中心论点。在第三段中进一步谈“窗”之余人的意义是人对自然的精神上的胜利。最后总结全文,用 “窗可算是房屋的眼睛” 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最后一句“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完美地照应了开头。全文语言深邃,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饱涵哲理,读起来愈咀嚼愈觉得满口余香,意味深长。
[教学方法]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欣赏课文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阅读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议论散文应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学会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新颖的东西,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作者在对比门和窗之于人的不同意义时所阐发的独到见解。
2. 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3. 掌握议论散文的特点,领悟鉴赏议论散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