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晨读卡片(共88份)
- 资源简介:
共88份,约93990字。
晨读部分
必修一
晨读卡片•第1天早读
《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晓风晨语:万事开头难,而坚持下去更不易。有时候,坚持只有一个理由,而放弃却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坚持靠的是信念和韧性。这韧性是筋,信念是骨。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有了筋骨,就能顶天立地,百折不挠。
一.字正腔圆
沁园春( ) 百舸( ) 召唤( ) 摇曳( )
灰烬( ) 脊骨( ) 迷惘( ) 沉湎( )
答案:qìn gě zhào yè jìn jǐ wǎng miǎn
二.词语看台
1.安步当车:强调悠闲。
2.安之若素:在困难、危险、逆境等条件下和平常一样。
3.按图索骥:①比喻按线索寻找。②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4.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贬义。
5.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三.沧海撷珠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4.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四.名句大观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五.诗词品鉴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的失意。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作为登临吊古之作,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晨读卡片•第2天早读
《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
晓风晨语: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座天秤,一端系的是现实,另一端系的是理想,而生命中的屡屡尝试与奋斗便是一次次地接近那平衡的支点。
一.字正腔圆
怪癖( ) 摭拾( ) 憎厌( ) 甫健( ) 汗流浃背( )
痴心妄想( ) 干瘪( ) 谦卑( ) 藐视( ) 入不敷出( )
啮噬( )( ) 濡养( ) 甄别( ) 思忖( ) 潜意识( )
偷觑( ) 商榷( ) 墓冢( ) 屏窒( )( )
不啻惊雷( ) 敷衍( )( ) 四肢百骸( )
答案:pǐ zhí zēng fǔ jiā//chī biě bēi miǎo fū//niè shì rú zhēn cǔn qián //qùquè zhǒng bǐng zhìchì// fū yǎn hái
二.词语看台
1.比翼齐飞:①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②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2.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3.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
4.别(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5.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
三.沧海撷珠
1.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3.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个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四.名句大观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3.多行不义,必自毙。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五.诗词品鉴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赏析】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