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讲学稿(主讲:葛玉贵)
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1)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 积雪消 不折不 纵横 荡
(2)字形字音
大毡子 倦怠 婆娑 虬枝 锤炼
潜 暗长 刹那间 秀 (qí) 主 (zǎi) 旁 斜出(yi)
恹恹欲睡 坦荡如砥(dǐ) 黄绿错 (zōng)
2、查阅资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
(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2)、现代作家。(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4)、茅盾文学奖
3、阅读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 形散神不散
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4、熟读课文,划出疑问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揭标
1、 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课堂学习研讨(一)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1)先讨论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讨论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真正想礼赞的是谁?
6、文中哪些语句富有深刻的含义,哪些词语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7、讨论第二小节是如何写高原的?
8、讨论第五小节是如何写白杨树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