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4 11:25: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10个字。

  《蒹葭》导学案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安菊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2、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动力。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动力。
  一、预习导学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蒹葭溯洄萋晞湄坻涘沚
  (二)解释下列字词。
  (1)苍苍:(2)溯洄:(3)从:(4)阻:
  (5)溯游:(6)宛:(7)萋萋:                (8)晞:
  (9)湄:(10)跻:(11)坻:(12)采采:
  (13)未已:(14)涘:(15)右:(16)沚:
  (17)所谓:(18)白露为霜:
  二、教学主线
  (一)整体感知,领悟意境美
  1、了解比兴的写作手法诗中(景物描写对抒情主人公有什么作用)
  2、了解诗歌一咏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问题探究,体味情感美
  (1)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从时间变化上说明了什么?
  (2)伊人所在地“方”、“湄”、“涘”三字突出地点的变化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3)“长、跻、右”的反复运用,取得了什么效果?
  (4)当白露已唏、白露已已的时候,追寻伊人的脚步会停下吗?
  (5)这个追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深度探究,理解内涵美
  伊人具体指什么?

  知识链接: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通称《诗》、《诗三百》
  依据音乐和内容分:《风》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
  2、艺术表现手法:赋:直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的内容铺垫
  3、诗歌一咏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章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上古民歌,也是现代民歌常用的形式。它的美感价值,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从情感方面看。十个重在以情动人。情感不是一次性概念告知所能奏效,须反复感染方能起到动人心弦的效果。二是从音乐方面看。上古民歌都是口头传唱的,是以声调和旋律来感染人的情感,唱者须反复才能尽情,听者须反复才能动情。因此,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本身,就是在层层推进感情,就是在不断强化美感效应,并非一定要在每章的内容上有了发展变化,才算是有了推进。
  堂清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
  好逑()()寤寐()()
  溯洄()()坻()荇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