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高中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煊赫 渲染 喧宾夺主 轩然大波
B.毗邻 庇护 筚路蓝缕 俾昼作夜
C.应届 璎珞 莺歌燕舞 义愤填膺
D.披露 霹雳 凤冠霞帔 蚍蜉撼树
2.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狼藉 改弦更张 免为其难 不塞不流 不至不行
B.按捺 真知卓见 濯发难数 一叶嶂目 不见泰山
C.潦草 插科打诨 以衣带水 末大必折 尾大不掉
D.差池 以警效尤 怨天尤人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总算运气好, 找到一间客房住下,真不容易。
②考试之前,老师 向同学们强调要沉着,要细心。
③由于当年建塔时塔基处理不当,日久天长,塔身 向南倾斜。
A.居然 一再 逐渐 B.竟然 一再 逐步
C.竟然 屡次 逐渐 D.居然 屡次 逐步
4.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字句和音节的错误不一而足,然而从她清脆的喉咙里发出,就有一种和谐的美。
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C.我们如果把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的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办成”。
D.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琉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6.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为西部地区林业站马站长诊治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
B.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长抓不懈。
C.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D.五四青年节,我们和六中的共青团员和青年教师一起联欢,大家高兴极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
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把生物质转化为不同形态的能量,就统称为生物质能。因为生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它们都是靠阳光的能量而生长,因此生物质能是一种间接的太阳能。就是说,它是自然界各种植物通过叶绿素的光和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体内的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的地面植物(森林、农作物、草类等)和水生植物(水草、藻类等)经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为1400—1800亿吨,其能量约为目前全世界全年能耗量的3—8倍,但实际利用的生物质能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约占全球能耗的6—15﹪。目前世界人口的约半数以上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他们几乎全部依靠生物质来满足主要的能源需要。
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发展能源植物。就是说,研究培植成长快、产量高且易于转化为气体或液体能源的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生产“生物石油”等;二是研究提高生物质的能量利用率。就是说,研究如何利用生物作用和热化学作用等把生物质转化成所需能量的转化技术,如人工制沼气或酒精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充分利用适宜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种植能源作物,开办“能源农场”或“能源林场”,从①石油植物中采油和人工制取②石油及气体燃料,很有希望成为煤炭、③石油、天然气等主要常规能源的代用品。这样,不用勘探和钻井,开发利用设备和生产工艺简单,省工省力,投资较少,经济实惠,大大缩短了④石油生成的时间;另外,生物⑤石油中不含硫份,没有污染物质,不会产生公害,有着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