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多角度教学设
【课文解读】
本文选自沈复的《浮生六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文中那明察秋毫的观察力,特别是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使本文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教学设想及依据】
本文较为浅显,学生能够自己疏通文字,了解文意。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为主,针对不同能力层级的班级和学生,从不同的训练角度来设计教学,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一些方法和规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终身受益的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一、设计角度:诵读
二、教学策略:朗读课文,感悟童趣
三、实施过程:
1、导入:教师激情朗诵自创诗《童年》。
2、自由散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3、自由慢读全文一遍,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读对。
5、学生快读全文一遍,以最快的速度自由地读,要求学生读熟。
6、指名学生快读全文一次。
7、指名学生慢读全文一次。
8、讨论:本文是快读好,还是慢读好?(学生从表达感情的角度比较快读与慢读的表现效果)
9、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小声地跟读。
10、讨论:为什么有的语句要快读?为什么有语句要慢读?为什么有的语句要重读?为什么有的语句要轻读?(要求学生能结合文句所表达的童趣和情感来说明朗读技巧)
1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2、指名不同朗读能力层次的学生读文,其它同学从是否实现表情达意方面作评价。
教学设计二
一、设计角度:译读
二、教学策略: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三、实施过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2、译文接龙。将学生分成小组读一句,翻译一句。
3、译文指导。教师对各小组翻译中的词句设疑,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六字诀”(增、换、删、补、留、调)。
4、归类梳理。以某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归类、梳理、整理式阅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