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设计者:唐文莉
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教法:默读、朗读、质疑、讨论
三维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联系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深入领会寓言蕴涵的哲理。
(二) 能力形成目标
通过具体的阅读,培养对抽象、含蓄内容的概括能力。
(三) 品德培养目标
通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蕴涵的哲理,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诱思导入
中国明代有位学者名叫李贽,这是一位悲天悯人胸怀、嫉恶如仇的学者,一生都在为老百姓的疾苦奔走呼喊。年近七十,被以散步邪说的罪名投入监狱。老人家性情刚烈,割颈自尽,流血一夜方死。我一直在想他生在今天这个时代会怎样?他会不会象那位皓首经年为一桩桩冤案平反的伏尔泰一样继续拍案而起,以笔做刀,“削平人间一切不公正的石头”,实现马丁•路德•金式的梦想?他会不会象芸芸众生一样藏头缩尾、明哲保身?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至少以后的历史,可以做出回答。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倾听历史将做出怎样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历史的回答)
二. 解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本课的特色,多媒体课件显示课题:《宽容》序言,引发学生对文章体裁的关注。
同学们在初中学到过寓言,也学到过序言,这篇文章称做《〈宽容〉序言》,但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和初中知识的积累,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别之处,有没有同学能起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