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理解下列词语:趋、谢、曾、恃、崩、恣、约、乘、贱息、不肖、没死、丈夫。归纳下列词语的义项:质、及、甚、少、异、为、于、乃。
2.掌握文中尊称与谦称。
3.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词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
2.进一步训练结合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
3.训练把握人物形象,归纳文章中心的能力。
4.提高对曲折委婉的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父母应为子女作长期打算的道理,明白溺爱的危害性。
2.感悟触龙的忠诚与处事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理解课文文言词语和句式,熟读背诵课文第三段。
难点是对触龙曲折委婉的劝谏语言的理解。
解决办法:让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文言词语和句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层背诵课文第三段。领悟触龙的劝谏语言。教师要介绍作品背景材料,对课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要点拨、归纳。
学生活动设计
1.借助课文注释与工具书自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3.制作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文言知识卡片,积累文言知识。
4.讨论课文层次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评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5.讨论触龙的劝谏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诵读课文。
2.理解文言词语、句式及活用,掌握文中尊称、谦词。
3.初步理解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位,因年小故由赵太后(即赵威后)执政。此时,秦见赵新旧交替,国内动荡不安,以为有机可乘,便发兵攻赵。赵向齐求救,而齐则要赵让孝成王之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才出兵。赵太后溺爱小儿子,坚决不肯让长安君去做人质。于是触龙出面劝说赵太后,终于使她同意让长安君去做人质,齐国才出兵救赵。
2.赵太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威后。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威后执政。《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了赵威后问齐使的一段对话,她先问齐国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