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15 15:14: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90字。

  前 方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尝试进行简单评点。
  3、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解读自己认为内涵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方法,与文本对话,感悟语句表达的深意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评点。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方”是一个抽象而充满诗意的名词,“前方”可以使我们产生无穷的联想,它以独特的魅力引领我们去探索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纯真梦想,而这过程就是艰辛的人生旅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曹文轩先生以“前方”为题的摄影散文。
  二、简介作家、文体(出示投影,结合课下注释):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少儿成长小说三步曲)。
  曹文轩先生以《前方》为题而写的摄影散文,它由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片而引发。所谓摄影散文就是对摄影作品作一番解读、鉴赏,进行联想和想象,穿插描写、议论、抒情写成的散文。
  三、文本研读
  1.观察图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在早读课上已经很好的阅读这篇课文,对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全文共12节,由摄影图片切入,然后产生联想进行思考,最后又归于画面。首先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小节,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切入画面的?作者选择怎样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的。
  明确:图片展现的是一个拥挤的老式公交车车厢,其中有一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外。切入点:猜测画面人物的行动目的,可能是归家或远行。作者其实想归纳这样一个事实,既无论是归家还是远行,他们正在路上。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握重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