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
《三峡》教学设计
教 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之美
教育目标
1、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
2、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
3、热爱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
重点: 朗读、背诵、感受、审美
难点: 联词成句的文字组合能力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课前准备 预习指导
1、《三峡》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搜集有关三峡的传说、故事、诗文及三峡工程的有关介绍等资料。
3、熟读课文,力争成诵。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请问,哪一位同学到过三峡?请举手示意一下。没有到过三峡的同学能不能就课件中的图片来想象着描述一下三峡的风光?(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教师点评)下面大家边看图片边听老师的描写:“两岸巨岩,倒影如墨 ;中间江面,碎光荡漾 ;近处江面,绿如翡翠 ;远方群山,如红宝石闪光 ;有时,碧波雪浪,海鸥翩飞;有时水天柔和,江船宁静……”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意境,是当代散文名家刘白羽先生对三峡的描写。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个激情的片断。
板书课题 三峡 郦道元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知识 节省时间又培养自学能力),读注释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