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诧(chà) 惩(chéng)
赚(zhuàn) 钥(yào)匙(shi)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
皱(zhòu)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生于工厂主家庭。做过教师。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房文札》,两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民族爱国主义的高涨,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更是世界著名小说的名篇。1873年发表的《最后一课》显示了他在创作上所达到的新境界,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全世界广为传诵。许多国家都把它列入传统的语文教材。
都德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13部,以《达拉斯贡的戴达伦》最为突出,短篇小说集4部,剧本4部和诗作1部。
2.作品简介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选自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关于普鲁士
普鲁士原为古普鲁士人居住地。13世纪为条顿骑士团征服。1525年成为公国,臣属波兰。1518年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选帝侯兼领。1660年摆脱波兰宗主权。1701年成为王国,以后疆土不断扩大,与奥地利同为德意志最大的两国。1871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