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卷(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8科8份)含听力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听力)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听力_new.mp3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doc。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完成1~6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脊(jǐ)髓 轻佻(tiào) 芙蓉褥(rù) 礼节甚倨(jù)I. 听力部分:(满分30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回答第1-5小题:
1. Where is Fred now?
A. At the office. B. At home. C. In class.
2. Whose dictionary is this?
A. Bill’s. B. The man. C. The woman’s.
3.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Listening to the radio. B. Reading a newspaper. C. Watching television.
4.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question?
A. She is ready to explain it.
B. She doesn’t understand it.
C. She has no time to answer it.
5. 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A. The car. B. The bicycle. C. The oil price.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is the man?
A. A manager. B. A nurse. C. A doctor.
7. Who cooks dinner on weekdays?
A. Paul. B. Linda. C. Richard.
8.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Interesting jobs. B. Boring housework. C. Changing family roles.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y is woman so happy?
A. She had a pleasant walk. B. She wrote a short play. C. She met a famous poet.
10. What is the man working on?
A. A poem. B. An article. C. A love story.
11. 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A. How to find a way out. B. How to make friends. C. How to enjoy life.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12至14题。
12. How did Tom spend his vacation?
A. He went traveling. B. He painted pictures. C. He did some shopping.
13. Why does the man come to see the woman?
A. To give her a gift. B. To ask her for help. C. To tell her about his trip.
14. What did the woman do for the man?
A. She invited him to the cafe.
B. She bought him a fridge.
C. She watered his plants.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alk?
A. To give a prize to a musician.
B. To introduce a guest speaker.
C. To invite a musician to a concert.
16. At what age did the pianist begin to play the own music?
A.5. B.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国务院决定,自2010年1月1日,我国事业单位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绩效工资的基本特征是将员工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国务院在各类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体现了
A.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按劳分配原则
C.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D.按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
2、漫画《反差》中的现象表明,劳动者要顺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就应该
A.树立竞争意识,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B.转变就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C.放弃到机关工作的想法
D.选择收入相对较低的工种
3、2010年5月,新疆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B.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C.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近日,“地沟油”、“一滴香”等食品安全问题,将餐饮市场搅得人心惶惶。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生产、销售问题食品,反映市场调节具有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灵敏性
2011年3月,第十一届会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5~6题。
5、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省级政府领导干部代表大幅缩减,一线工人代表和基层农民代表则大幅增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结构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真实性 C、社会性 D、全民性
6、201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民众广泛关注。公民纷纷通过互联网、电话、报纸等媒体向总理或大会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
A、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
C、依法治国 D、有序的政治参与
7、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部署,深入灾区指导工作,想方设法确保灾区人民的人身安全及生活保障。这种做法表明
①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②国务院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③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原则 ④国家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2010年6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B.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可能不为0
C.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D.某个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它的功率就越大
2.一艘渡船以一定的速率垂直于河岸向对岸航行,当水流匀速时,关于他过河所需时间、发生的位移与水的流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流速大时,位移大,时间长 B.水流速小时,位移小,时间短
C.水流速大时,位移大,时间与水流速无关 D.位移、时间都与水流速无关
3.公共汽车在到达路口转弯前,车内广播中就要播放录音:“乘客们请注意,前面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这样可以( )
A. 提醒包括坐着和站着的全体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前倾倒
B. 提醒包括坐着和站着的全体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后倾倒
C. 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外侧倾倒
D. 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内侧倾倒
4.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离开桌面,如图所示,以桌面为重力势能参考面,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经过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位于竖直方向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钢球从弹簧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在小球向下压缩弹簧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均在弹性限度内,则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小球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弹簧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 D.弹簧的机械能一直减小
6.质量为2kg的木块从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斜面足够长),第一秒末重力对木块做功的瞬时功率约为( )
A.25W B.0 C.100W D.50W
7. 如图,宇宙飞船A在低轨道上飞行,为了给更高轨道的宇宙空间站B输送物质,需要与B对接,它可以采用喷气的方法改变速度,从而达到改变轨道的目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变大
B.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变小
C.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变大
D.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变小
8. 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块沿半径为R 的固定半圆轨道上边缘由静止滑
下,到半圆底部时,轨道所受压力为铁块重力的1.5倍,则此过程中铁
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
A. mgR B. mgR C. mgR D. mgR
9.一艘宇宙飞船在一个星球表面附近沿圆形轨道环绕飞行,宇航员要估测该星球的密度只需要( )
A. 测定飞船的环绕半径 B. 测定行星的质量
C. 测定飞船的环绕周期 D. 测定飞船的环绕速度
10 .如图所示,物体A、B随水平圆盘绕轴匀速转动,物体B在水平方向所受的作用力有( )
A.圆盘对B及A对B的摩擦力,两力都指向圆心
B.圆盘对B的摩擦力指向圆心,A对B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 ,集合 ,
, 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B. C. D.
2.(程序如右图)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 )
A. 3,4 B.7,7
C.7,8 D. 7,11
3.要从已编号(1~60)的6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导弹中随机抽取6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6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一、选择题 (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某现代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其中可能是赝品的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 ②宋代缂丝图一副 ③唐代青花器一件 ④明代珐琅彩瓷器一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4.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限度的对外开放 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5. 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当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6.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轻工业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8.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与太平军在湘潭、岳州作战取胜的原因时说:“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利。”基于这种经验,后来他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D.安庆内军械所
9.鸦片战争后,英国舍菲尔德一家著名的商行向中国运来大量的生活用品,结果大量积压,几乎无人问津。这表明
A.英国商品倾销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一些英国资本家不太熟悉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C.英国商品价格太高,超出中国人的购买能力
D.中国人掀起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10.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至稍涉洋务则更有鄙夷不屑之见横亘胸中。不知外患如此其多,时艰如此其棘,断非空谈所能有济。”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理财”的表现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汉阳铁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京师同文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是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口号。下列说法与化学年口号相符的是
A. 毒馒头与瘦肉精事件说明化学品对食品的危害,我们应该拒绝一切化学品的使用
B. 兴建更多的钢铁、水泥企业,提高钢铁、水泥的产量
C. 日本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事故暴露出核能应用潜在的巨大危险,应立即停建核电站
D. 开发新能源,减小含碳化合物的使用,降低碳的排放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键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也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
B. 所有化学变化的能量都可以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
C. 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D. 化学变化一定会引起物质种类的变化,所以体系内物质种类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3. 在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A(g) + B(g) C (g) + D(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B. 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 反应停止,A、B、C、D的浓度相等 D. 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4. 下列物质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福尔马林、白酒、食醋 B.甘油、三氯甲烷、乙醇钠
C.苯、汽油、无水乙醇 D.二氯乙烷、聚乙烯、聚氯乙烯
5. 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菜籽油、牛油、花生油都属于酯类
D.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醛基,所以是单糖
6. 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1.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 )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2.下列地貌区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
A.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 B. 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滩
C. 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 D. 东部沿海广阔的滩涂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点位于30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读右图回答4-6题
4.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5.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6.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 )
A.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 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B. 懵(měng)懂 马嵬(wéi) 声声思(sī) 吉凶倚(yī)伏
C. 霓裳(cháng) 教坊(fāng) 置煴(yūn)火 教我捱(ái)不的
D. 搬调(tiáo) 管弦(xuán) 悄(qiǎo)无言 悲风为我旋(xu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阜盛 嫡亲 斧钺汤镬 孽根祸胎
B.贬谪 悚然 放涎无礼 潜移默化
C.庠序 自栩 沸反盈天 插科打诨
D.厮混 寒暄 繁文褥节 遍体鳞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问,樯橹灰飞烟灭。”(借代。借“羽扇纶巾”代指周瑜的飒爽英姿,借“樯橹”代指孙、刘水军。作者意在赞美周瑜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帷幄,轻松地挫败了敌人。)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揭示衬托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划时代意义。)
C.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林黛玉聪明灵秀、体弱多病的特点。)
D.“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反语。作者明贬暗褒,表面上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束缚,不服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
5.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有不正确的解释的一项( )
A.①扪参历井(经过) ②不经之谈(荒诞无根据) ③声声思(悲伤)
B.①兼天涌(连) ②急暮砧(捣衣石) ③艰难苦恨(艰苦)
C.①臣等不肖(不才) ②庸人尚羞之(以…为羞) ③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D.①善属文(连缀) ②让单于(责备) ③精思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6.选出下列判断或解说正确的一项( )
A.王熙凤是贾宝玉的亲叔伯嫂子,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姑舅表亲。
B.“感斯人言”和“为降虏于蛮夷”都是被动句。
C.“送客湓浦口”和“求人可使报秦者”都是状语后置句。
D.“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意思是耳朵里犹如听到了神仙奏出的音乐一般感到暂时清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