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2/28 21:09: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20字。

  1  诗两首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乡愁》中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意象,领会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情感的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象征意义,理解意象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2、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感情。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现代诗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朗读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二、走近作者: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