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桃花源记
1、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豁然开朗”,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与世隔绝”,常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
2、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二句,填写在横线上。(2分)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拭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1
2
3、《桃花源记》中的“豁然开朗”一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陆游的《游山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夹岩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写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写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原因的句子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9、写出至少三个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10、写桃花源社会风情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1、“与世隔绝”在《桃花源记》中的原句是:遂与外人间隔。
二、阅读:
(一)第一自然段:
1、该段文字选自课文《桃花源记》,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作者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该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但并非平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