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文人的悲剧——论《三国演义》中的祢衡
翔宇教育集团淮安外国语学校 刘玉荣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书中的一个狂生——祢衡,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的生命只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但他的怪异的个性、近乎可笑的举止却是深深地镌在读者心上。
祢衡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狂生,他的才能、性情和遭遇,都称得上是中国狂生的代表人物。少时即以才气过人、记忆惊人而负盛名,善写文章,善于辩论。可是,脾气急躁、傲慢。经好友孔融举荐见曹操,却因出言不逊得罪曹操,曹操恐“天下谓我不能容物”,为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逼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祢衡又因戏谑刘表,“令去江夏见黄祖”,终因出言傲慢得罪黄祖而被斩。
看完祢衡,嗤者有之,叹者有之,我却觉得沉甸甸的思绪挥之不去。
祢衡是有才的,这也是他得以恃才傲物的资本。孔融荐才时评之“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之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他自己也称: “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曹操故意封他做鼓吏以羞辱他,他一曲《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他著章立文一挥而就,无懈可击,留下了“文无加点”的佳话。
他反应灵敏,机智非凡,面对无理刁难,能处处化被动为主动。操命其换衣击鼓,视之为俳优小丑。衡穿旧衣而入,击鼓后当曹操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视曹操为奴婢。面对曹操的责难,祢衡针锋相对:“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曹操逼祢衡去荆州,“教备马三匹,令二人扶挟而行”;“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衡至,下马入见,众皆端坐。”面对如此尴尬,“衡放声大哭:‘行于死柩之中,如何不哭?’众皆曰:‘吾等是死尸,汝乃无头狂鬼耳!’衡曰:‘吾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安得无头?’众欲杀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辈,何足汗刀!’衡曰:‘吾乃鼠雀,尚有人性;汝等只可谓之蜾虫!’ 众恨而散。”祢衡之机智尖锐若此!曹操帐下人才不可谓不多,但在祢衡面前只能是自取其辱。
祢衡虽然聪明机智,却恃才傲物,尖酸刻薄,目空一切:“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夸耀手下“皆当世英雄”,祢衡反唇相讥:“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锋芒毕露,毫不内敛,言语间得罪了多少人?在黄祖处当面讽黄祖为“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终至激怒黄祖而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