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把握大海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分析诗人的抒情思路,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研读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品读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品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长诗《茨冈》和小说《上尉的女儿》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赏析他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