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22课 羚羊木雕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并理解课文的构思及作用。
2、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明辨是非,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联系生活,感受课文人物之间的矛盾所在,学会沟通,化解矛盾。
二、教学设计
重视学习主体的阅读感受,从三个层次挖掘,形成由浅入深的教学结构,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和兴趣需要,保证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
三、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同学们,我们一定都爱我们的父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我们的意见往往会和父母的意见有分歧,看法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处理呢?现在就有一个难题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轻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板书生字词:抹、攥、逮、怦怦、树杈、寒颤。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①读课文时,你有怎样的感受?②读课文时,你有没有急于想了解或弄清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
[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本文构思巧妙,意蕴丰富,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感受。学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获得原始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学生有所发现的起点。交流便于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态度,这对教师把握教学、引导学生有所发现非常必要。]
三、角色朗读,把握内容。
1、角色朗读:品味人物语言和性格。
[朗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语调以及对此事的态度。角色朗读将有助于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对课文的理解。我的委屈伤心,妈妈的固执严厉,爸爸的圆滑世故,万芳的明理仗义,奶奶的明理无奈等都在角色扮演、朗读品味中发现、理解、把握,从而使学生更深地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2、课文理解:围绕“羚羊木雕”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