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宋代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
第一课时
【任务】初读背诵
虞美人
李煜
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题】李煜《虞美人》的为词形式是什么?
李煜:(937——978),字重光,继其父李璟为南唐王,世称李后主。在位十五年(961——975)中,政事不修,纵情享乐。国亡,为宋所俘,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他在文艺方面妙解音律,能书画,而尤工于词。早其作品反映的只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生活;亡国以后的词则转为感伤、沉痛之音。但他反复哀吟的无非是个人失去的王位,缺少社会意义。在艺术上能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而遣词准确、洗炼,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今所传《南唐二主词》是他和李璟的合集,为后人所辑。
【解题】
《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乐府诗集》卷五十八《琴曲歌辞•力拔山操》序:“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有《虞美人》曲,亦出于此。”可见此调源出古琴曲,本意为詠虞姬事。李煜此词为亡国后所作。《历代诗馀•词话》引《乐府纪闻》:“后主归宋后,兴故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每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 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问题】
1、“暗”何意?
2、“梦”之言外之意是?
3、秦观的爱情观是什么?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郵(今江苏省高郵县)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哲宗时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下字、国史院编修官。坐党籍历贬郴(chēn)州(治所在今湖南郴县)、雷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海康县)等地,死于藤州。他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词为北宋一大家,与黄庭坚齐名,为黄所不及。内容多写柔情,变不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但以气格不高为病。有《淮海词》。
【解题】《词谱》卷十二《鹊桥仙》:“此调有两体: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此词一题作“七夕”。宗檩《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韩鄂《岁华纪丽•七夕》:“鹊桥已成。”注引《风俗通》曰:“强女七夕当流河,使鹊为桥。”汉、魏以来,题永牛女故事的作品很多,秦观此作,独能不落陈套,自出机杼。
第二课时
【任务】1、鉴赏柳永词《雨霖铃》
2、分析“景”在词中的作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聚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题】
1、本词的思想内容?抒发的情感?
2、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聚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词中的作用?
3、分析“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好处?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言外之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