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22 17:34: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60字。

  《定风波》教学实录——我是这样讲苏轼的《定风波》的
  3月4日,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赵谦翔来我校讲学。我有幸与赵老师“同课异构”上了一节课,授课内容是苏轼的《定风波》。下面我就把自己讲授这课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大家。
  备课之初,我定下了讲授这课所要体现的三个理念,第一,立足文本,遵从人的阅读习惯,先从解读文本本身出发,再探讨文本之后的东西;第二,细读文本,从词到句,把文本真正吃透;第三,让“读”回归语文课堂,通过“读”体会诗意,通过“读”体现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基于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点,第一,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第二,能够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的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第三,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
  下面是我课前详细的备课稿,课堂基本是按这个流程进行的。
  刚才大家齐诵了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二首《定风波》(板书: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我们仍然采用“四读”法来学习这篇诗文。
  一读,正读。(板书:正读)
  要想把诗文读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正音。(板书:读准,正音)
  导学案上给大家指出了三个词,谁能给大家说一下。(指一名同学校音)
  其他音也都能校准吧?大家先在下面自由朗读两遍,然后我找一名同学诵读。
  确定音都读准后,齐读。
  进入到二读,意读。(板书:意读)
  要想把诗文读懂,就要晓意。(板书:读懂,晓意)
  这里的“晓意”,既包括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也包括对整首诗词意义的理解。
  导学案中给大家列了几个重点词语,先请一名同学解释一下。
  解释的很正确。相信其他同学也都写上了,因为这些词的解释书下都有。但我要说的是,你解释完了,但是你不一定真理解。
  比方说,“吟啸”,书下解释是“吟咏长啸”,可是谁能演示一下,“吟啸”是什么样的?
  找同学体会。
  老师引导,“吟”是“吟咏”的意思,好理解。苏轼此时可能边走边吟诵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或是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然也可能在吟咏自己的诗。可是这“啸”怎么理解?这个词,古诗文中还真常见,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还比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偃仰啸歌”,这么多人都爱“啸”,不觉就让人想,“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查字典,加上体会,知道“啸”实际上就是“撮口做声,吹口哨”。(教师模仿)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咬文嚼字?是因为,你只有这样彻底的理解了,才能体会“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中作者的状态。
  还有“料峭”有寒冷的意思,那如果我说“北方的冬天真冷呀,一出门就是料峭的北风”对不对?不对,因为,料峭只能来形容春风。
  最后来看“萧瑟”,书下注解是“风吹雨落的声音”,大家对这个解释有过怀疑没?解释的对不对,我们把这个解释带进去。“回头看刚才风吹雨落的声音的地方”,总感觉不是那么妥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