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1840字。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江苏省盱眙中学 刘立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然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在我国西北地区,驼铃悠悠,黄沙漫漫。在电影《西游记》中他曾让我们叹为观止,他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这光怪陆离的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去揭开驼铃悠悠,黄沙漫漫的沙漠的神秘面纱。
2.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3.文体介绍
(1)内容可分为: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的道理。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2)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 ) 戳穿( ) 万顷( ) 呈现( ) 海市蜃楼( )
戈壁( ) 蔚蓝( ) 岛屿( ) 作祟( ) 光怪陆离( )
2.自学指导一:诵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的现象?
【明确】魔鬼的海、海市蜃楼和鸣沙。(为什么三个现象却放在两个段落中,而不是三个段落呢?
(2)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你能解释清楚吗?请试着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