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题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870字。
第三课从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山西左云高级中学主编人:裴晶晶
一、选择题
1.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
2.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实施三省六部制B.宋代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唐代以谏官制约皇帝的权力D.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
3.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4.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6.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②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③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④隋文帝设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