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家》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3 20: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家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袅(niǎo):细长柔弱。如:袅娜。 如:不屑一顾。
馨(xīn):散布得远的香气。如:馨香。 憩(qì):休息。如:小憩。
屑(xiè):1.碎末。如:木屑。2.琐碎。 如:屑屑。本文取此义。3.认为值得(做)。

曳(yè):拖;拉;牵引。如:曳光弹。
二、词语识记
琐屑:琐碎。休憩:休息。   多用于形容流浪异乡的人。
祝祷;祝愿祷告。       黯然失色:没有光彩,失去色泽。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冥想: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萦绕:萦回。
举目无亲:指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把“家”比作“一只船”的前提是什么?
2.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
3.本文的体裁是    ,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
4.作者把“家”比作了    、    和    。

【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    ,       。
    ,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        的永远的岸。
2.文学(文体)常识
(1)周国平,    作家。1998年以前作品结集为        (1~6卷),译有    、    。
(2)散文是同     、     、     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    与    。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第1段:引子:                             。
2.第2~6段:第一节:                           。
3.第7~12段:第二节:                          。
4.第13~16段:第三节:                          。
(三)写作特点
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
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
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
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
(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译
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