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全科10份)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科数学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数学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oc
湖北省襄阳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doc
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l50分钟
分值:l5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忖度(cǔn) 迁谪(dí) 朱拓(tà) 幽咽(yè)
B.商贾(jiǎ) 孝悌(tì) 句读(dòu) 栈道(zhàn)
C.崤函(xiáo) 湮没(yān) 形骸(hái) 夙愿(sù)
D.翘首(qiáo) 跬步(guǐ) 敕造(chì) 粗糙(z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聒噪 漫不精心 兴高采烈 沧海一栗
B.璀璨 人情世故 神秘莫测 迄今为止
C.撕打 提纲挈领 穿流不息 披肝沥胆
D.闲暇 叱咤风云 自明得意 名列前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盛博士对中国传统的道家、兵家、儒家、法家等都有极高的造诣,因此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常常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就使才疏学浅的我感到不知所云了。
B.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写作文时就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只得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
C. 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美国许多州持续了十年的人口大幅增长告一段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正蔓延至美国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持续经济衰退导致的。
B.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C.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D.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不敌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与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擦肩而过。
5.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皆为章回体小说,它们代表了我国明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B.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塑造了以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子”,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继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据序幕的特殊位置。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在上升变动时期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金钱利害关系,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D.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再做老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