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820字。
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规模大,拥有技术优势 ②魏晋南北朝时的冶金技术高超,发明了灌钢法 ③周朝的手工业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海外 ④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2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使“穿越”一词流行。如果真能穿越:回到唐代旅行的你将不会遇到下列哪种现象( )
A. 大运河上商船来往不断 B.市场上出售粉彩瓷
C.旅行途中可借宿邸店 D.在唐都长安可见到许多穿着丝绸面料服装的行人
4.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互相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6.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7.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8.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9.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