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1-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套试题,供文科和理科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选择使用。
3试卷类型:B卷 河北冀州中学2011-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理解是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③两极格局结束为全球化发展减少了障碍 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3、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0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5、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极为相似的是
A.建国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D.二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7、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
试卷类型:A卷 河北冀州中学
2011-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文班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易经》曰:“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3、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4、“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5、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6、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河北冀州中学
2011-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理班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题分数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材料:老南京阿德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江苏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有一次他出差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只是付了钱就买了下来,送给他的爱人。阿德师傅家经济比较宽裕,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单位搞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说阿德师傅是个能人。材料中共有几处错误 A.1 B.2 C.3 D.4
2、 “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加速了农村两级分化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上海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第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发源地
C.铺设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新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4、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5、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 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 B.主动开放
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 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
6、“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 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 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8、《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9、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