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5/20 19:52: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20个字。

  吆喝
  备课人:李静
  【创意说明】
  这是一片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对于重点、难点较难把握,需要长文短教。而学生经过前一段的阅读训练,大多数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因此,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或教学媒体示范,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在自读中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有条不紊地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民风民俗。
  3. 注意收集、整理、分享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尝试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组织学习内容,学习剪裁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打开幻灯1,呈现天安门图片)同学们肯定认识这个地方吧?这是天安门。在哪儿呀?对,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北京城的胡同溜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萧乾先生一起去感受一下北京胡同的“生活交响曲”。(切至幻灯2)
  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切至幻灯3)
  (教学目标: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有条不紊地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民风民俗。
  3. 注意收集、整理、分享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做生活的有心人。)
  请这位同学读一下。很好,请坐。
  接下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萧乾。(切至幻灯4)
  (认识作者:萧乾,生于北京,自幼贫苦,熟悉京华贫民区的生活。萧乾是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二战期间奔赴欧洲大陆采访战局,成为这时期中国“在西欧战场上唯一的记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