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全科试卷(9科1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全科试卷(9科15份)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地理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地理文).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化学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化学文).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历史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历史文).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生物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数学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数学文).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物理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物理文).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英语).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语文).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政治理).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次考试(政治文).doc
河北正定中学11-12学年下学期高一第3次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它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信息时代,学习文言文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尤其对中小学生现代汉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主要是文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文言以它特有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程度。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所以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D.现代社会,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因而文言跨越的时间、空间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次①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问,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日:“事怠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日:“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注:①亚次: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小名。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跣足履棘行百步履:踩踏 B.间遣使者招彦章间:中间
C.沿河以趋德胜趋:奔向 D.与凝协力倾之倾:搞垮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彦章忠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为军卒,事梁太祖 ②而谋不见用
③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④阴遣人具舟于杨村
⑤而嫉岩等所为,愤梁日削 ⑥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有力,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
B.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惟独王彦章心里常常轻视晋王。他奉命出征时对末帝说:不过三日,便可击破晋军。
C.晋军攻破澶州,俘获王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住宅,供给的东西很齐备,是因为晋人想要招降他。
D.攻破南城时,王彦章和段凝分别撰写捷报奏闻,赵岩等人隐瞒王彦章的捷报而上报段凝的,梁末帝立即派使者赏赐段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5分)
答:
(2)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①,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