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4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12 21: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的结构,注意描写的层次感和紧密的逻辑关系。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语言的巧妙加工,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描摹荷塘美景的空间和逻辑顺序。
茂密的荷叶--多姿的荷花--   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体味作者的匠心:
动静结合,“静”是“动”的瞬间表现。
可见与可想结合,写出散文的神韵。如:荷叶田田--水脉脉含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变化(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
3、“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A、请学生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具体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现实的生活也同样使其陷入“不自由”的境地,被迫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品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写观荷缘起。(情)(引子) (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6)写荷塘月色。(景)(主体)
第三部分:(7-10)由景入情。回首江南采莲,思乡情浓。(情)(尾声)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分析:这是分量很重的一笔,可见“文由情生”,本句是“文眼”。
问:起笔这样写是什么目的?
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
2,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分析:A、这是过度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B、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心情已经开始由淡淡的哀愁转变为淡淡的喜悦。

3,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分析:结合本自然段的内容,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其心情从淡淡的喜悦又转变为淡淡的      
哀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