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6/5 22:39: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个字。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深入体会文章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
  (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体会对比、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难点
  1、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路线,深入理解作者对“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不同的态度及其原因
  2、品味两幅不同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品位课文中的语言内涵。
  教学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文章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借助朗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2.点拨法:学生接触本文时间有限,适当进行分析、点拨,有助于文章理解
  3.讨论法:针对本文这个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培养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是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讲授法: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获得必备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雪吗?那同学们知道80多年前雪的模样吗?不知道吧!今天,我们进入鲁迅先生的《雪》好好的去感受一番八十年前的雪是什么模样。
  二、鲁迅生平介绍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18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相继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传》《药》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华盖集》《坟》《三闲集》《二心集》等。
  三、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四、听朗诵对生字词进行注音
  处()子磬()口塑()雪粘()结
  脂粉奁()目光灼灼()朔()方粘()连
  凛()冽()褪()尽
  五、词语解释: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六、全面感知课文
  1.以图文方式分析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答: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
  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神、热闹、有趣。
  3.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说到“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