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全科试题(9科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综合资源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6/12 9:26: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题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化学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数学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物理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英语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政治试题1.doc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21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密封线内用黑色字迹的水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水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试卷判0分。
  3.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上交,并保存好问卷以备讲评。
  一、语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圈养/终成眷属     堤坝/提心吊胆     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     玷污/拈轻怕重     模仿/装模作样
  C.禅让/潺潺流水     评估/怙恶不悛     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     龃龉/咀嚼品味     看守/看家本领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如果说几年前,废除死刑的观点还被人道路以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少杀、慎杀”的观点已陆续成为各地法院在实践中遵循的原则,也在民众层面被逐步接受,不再被视为天方夜谭。
  A.热议       B.遥不可及        C.道路以目       D.天方夜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IT公司,并不会因为乔布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
  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27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D.3月4日,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取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5~8题,共12分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与例句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吾从而师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小学而大遗
  6.下列句子中“师”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师之所存也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④⑥/②⑦/③⑤⑧          B.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C.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7. 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申之以孝悌之义21世纪教育网
  C.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例句的“下”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              D.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9~13题(24分)。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水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智能亦自可韬                B.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语其妻曰……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  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D.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11.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画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侯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 ③ ⑥      B.② ③ ⑤  
  C.② ④ ⑤   D.② ④ 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13. 断句和翻译。(12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至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公募善水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3分)
  并请文人叙其事,洵奇男子也。(3分)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3分)
  (三)诗歌鉴赏与默写(17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7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