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导语从“梦想成真”这句日常祝福语转入学生各自的梦想,由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由此转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引入课题。<br>
环节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遍。<br>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排比句式的运用在演讲中的作用。<br>
(省事,能不能让学生真正记在心里?目标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环,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所以让学生默记一遍,或者复述一遍,强化“定向”意识似乎更好。)<br>
环节二:检查预习,字音词语,板板正正,不出花哨。(这个是必要的。)<br>
环节三:(设疑)<br>
师:看题目产生什么疑问?<br>
生:我是谁?<br>
生:我有怎样的梦想?<br>
生:我的梦想怎样实现?<br>
(让学生说出来,省事。“师逸生劳”,这是在下追求的效果。)<br>
环节四: (整体感知抓中心。)<br>
出示思考研读问题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师:作者有什么样的梦想呢?摘录原文语句回答。跳读课文2分钟。<br>
(组织语言干净利落,教学素质不错。问题明确,强调时间限制。好!)<br>
(自读、定向、讨论,俨然魏书生的嫡传。)<br>
学生找出自由、民主、平等等内容。<br>
师:哪些段落体现作者对民主、平等、自由的渴望?<br>
生:(18-25)齐读(读1)<br>
(要探讨的内容是学生找出的,而不是教师规定的。相信学生,他们是不会找错的。如果学生找的都和你准备的不一样,那就说明你找的并不对,或曰你对自己的学生并不了解。)<br>
环节五:(诵读品味第2段,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br>
师:18-25段为什么用排比句?<br>
生:是强化感情。<br>
师:作者感情为什么如此强烈?<br>
生:因为黑人生活是何等的悲惨。<br>
师:你从那一段知道这一点的?<br>
生:第2段。一生读,(读2)抓出短语“骇人听闻”。<br>
师:黑人处在怎样的处境?请提取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