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短文两篇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两篇短文都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教学设想:
4、采用自学辅导的方法,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理解文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两篇文章的画面进行欣赏。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三峡》,第二课时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并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学习短文《三峡》
三 峡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烟烟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脸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阙”通“缺”)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形容三峡江面
狭窄,两岸群山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夏水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涨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奔马。用“乘奔御风”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素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晴初霜旦(旦:早晨。)
属引凄清(属引:连续不断。)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文意。
正音:
阙 叠嶂 曦 月襄 陵沿溯 素湍( )绝巘( )长啸( )属( )引哀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