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琼海市华侨中学 吴荣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回忆寓言的知识。先由学生举例谈谈他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让学生概括寓言的特点。(显示有关寓言的知识点。)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人,得失不惊,处世潇洒;痴妄的人,患得患失,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试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读完由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感情评说其朗读效果。(学生可随意点评,不要求太规范。屏幕显示生字词。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慧心 嬉戏 风韵 慷慨 归属 闲适 撤销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现在就带着以下问题再次默读课文,互相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屏幕显示问题。)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2.白兔赏月的心情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之前的心情: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闲适;之后的心情: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归纳:当月亮属于白兔后,她与月亮的关系变成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患得患失,在她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和损害,又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景呢?)
3.白兔是怎样得到月亮的?为什么说诸神之王的决定是“慷慨”的?白兔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白兔的“得”是怎样的“得”?师归纳:白兔得到月亮靠的是诸神之王的慷慨赠与,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月亮对于白兔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渺小的白兔自觉没有能力保护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