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猜想求证型问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620字。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专项五 猜想求证型问题
23.(2012山东省滨州中考,23,9分)我们知道“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类似的,我们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那么EF就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通过观察、测量,猜想EF和AD、BC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连接AF并延长交BC于点G,证明△ADF≌△GCF,容易看出EF为△ABG的中位线,所以 ,EF=(AD+BC)。
解:结论为:EF∥AD∥BC,EF=(AD+BC).理由如下:
连接AF并延长交BC于点G.
∵AD∥BC∴∠DAF=∠G,
在△ADF和△GCF中,
,
∴△ADF≌△GCF,
∴AF=FG,AD=CG.
又∵AE=EB,
∴ ,
即EF∥AD∥BC,EF=(AD+BC).
【点评】本题考查梯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梯形的问题常常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26.(2012黑龙江省绥化市,26,8分)已知,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BC上的一点,且BE=BC,AB=3,BC=4,点P为EC上的一动点,且PQ⊥BC于点Q,PR⊥BD于点R.
⑴ 如图(甲),当点P为线段EC中点时,易证:PR+PQ= ;
⑵ 如图(乙),当点P为线段E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E、点C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与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⑶ 如图(丙),当点P为线段E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则PR与PQ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解析】解:(2)图2中结论PR+PQ= 仍成立.
证明:连接BP,过C点作CK⊥BD于点K.
∵四边形ABCD为矩形,
∴∠BCD=90°,
又∵CD=AB=3,BC=4,
∴BD=
∵S△BCD= BC•CD= BD•CK,
即3×4=5CK,
∴CK=
∵S△BCE= BE•CK,S△BEP= PR•BE,S△BCP= PQ•BC,且S△BCE=S△BEP+S△BCP,
∴ BE•CK= PR•BE+ PQ•BC
又∵BE=BC,
∴CK=PR+PQ,∴PR+PQ=
(3)图3中的结论是PR-P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