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题(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
高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绣闼(tà) 汗涔涔 (cén) 戕 (qiāng)害 休戚相关(qì)
B.国粹(suì) 盗跖(zhí) 冠冕(miǎn) 万恶不赦(shè)
C.樯橹(qiáng) 篡夺(cuàn) 鳏寡(guān) 羽扇纶巾(guān)
D.嫡亲(dí ) 虾蟆陵(xiā) 孱头(càn ) 脍炙人口(kuài)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隅头 蟊贼 孛老 残羹冷灸
B. 变徵 汤镬 浣纱 苌弘化碧
C. 栖惶 瀽水 戕害 扪参历井
D. 饿莩 罪愆 旄节 摇岑远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B.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C.随着2012年选情不断升温,美国政府以邻为壑,利用人们对中国崛起的忧患心理提高自身的支持率,使两极化的美国政客团结在一起。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科技文化节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摆放在大厅的四周。
B.西方国家正试图通过进一步加大对伊朗的外交和经济,迫使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上。
C.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D.个别医务人员不讲医德,索要红包,服务态度不好,医院领导对此不无责任。
5.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组是( )。(3分)
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流畅的表达是辩论的前提,而准备是否充分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辩论首先要 ;其次要 ;最后,要 。此外, 。要写出简明的辩论提纲。
①在语言表达方面,力求准确、简洁、生动、连贯
②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正确把握辩题的内涵,做到“知己知彼”
③深入分析对方观点,推测对方所持的理由和根据,制定辩论的策略
④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材料,找好论据
A.③④②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6.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叙述或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3分)
A.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主次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围绕争取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宝、黛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惨结局而告终。《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B. 《水浒传》中宋江(及时雨):仗义疏财,济弱扶贫,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花和尚):直爽率真、脾气火爆,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武松(行者):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李逵(黑旋风):粗犷豪放、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C.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赵子龙杀入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入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三国演义》
D.《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①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 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