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8/21 22:54: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40个字。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反复诵读增强文言积累。
  【教学重点】领会诗歌思想内容及诵读。
  【教学难点】引生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周,诗人杜甫带我们游历了雄伟的泰山和兵荒马乱的长安城,今天他还会带我们到一个叫石壕村的地方,那里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却发生了一幕人间悲剧。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到石壕村看看。
  板书课题
  二、简介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759年,唐军在邺城大败,数十万人死伤殆尽,唐军退守河阳,到处抓人补充兵源。此时,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迫离开洛阳,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并配以诗人入蜀前的经历示意图)。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三、准确朗读诗歌、检查预习
  1、“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诵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3、检查预习、感知诗意。
  1)给“逾”、“邺”、“戍”、“妪”、“咽”等字注音。
  2)解释字词的意思。(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3)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四、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
  指名学生口述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
  2.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开端(1-4)“致词”的由来
  发展(5-16)老妇苦叙不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