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导学案全集
- 资源简介:
高一历史导学案全集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doc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doc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
2-3伟大的抗日战争.doc
3-1太平天国运动.doc
3-2辛亥革命.doc
3-3新民主主义革命.doc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
4-2政治建设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doc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doc
5-1新中国初外交.doc
5-2七十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doc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
1.西周分封制
(1)周王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后来封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于宋地;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宗法制
(1)按照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为大宗,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由于__________的亲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2)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1.晋昭侯封桓叔于曲沃时,师服因预感到晋国会发生祸乱而说的一段话。阅读下列材料:
惠之二十四年(公元前745),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公元前739),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
——(战国)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
问题:师服的话道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政治目的,有何目的?师服的话又表明了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2.西周分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阅读下列材料: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①,于周为睦②。分鲁公以大路大③,夏后氏之璜④,封父之繁弱⑤,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⑥其分族,将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前预习】
1.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______。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于公元前______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______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______任免调动,不得______。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_____取代______的重要标志。
3.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______”称号,自称“______”,并确立了皇帝______的地位。
【课堂探究】
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左图有关信息回答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右图有关信息回答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它与分封制有何相似之处。
(3)简要分析秦朝建立郡县制的影响。
(4)简要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
1.中国古代帝王权力逐步强化。汉武帝时形成了______制度;唐代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设______,作为副宰相。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______、______两级,宋代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元代确定了以______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
【课堂探究】
1.有关西汉初的诸侯王“国”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问题:材料反映了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制度怎样的变化轨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明太祖______正式下令罢除______职位,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2.清______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为______。
3.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其地位与六部相同,该机构负责管理蒙古、______、______事务。
【课堂探究】
1.“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概述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
2.《明实录》包括太祖至熹宗朝十三部实录,是关于明代历史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叶向高在万历天启中入内阁多年,并有数年时间身任首辅,这段话既有他对以往教训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切身体验。阅读下列材料: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①,下侵六曹②之职掌③,终以取祸。臣备员④六年,百凡⑤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卷五〇一万历四十年(1609)十一月乙未条
【注释】①威灵:威福。②六曹:指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③职掌:即职权。④备员:谦虚的说法,凑数的意思,叶向高自称不过在内阁凑数了六年。⑤百凡:全部的意思。
问题:材料反映了叶向高是如何认识阁臣的实质的?
【随堂练习】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课前预习】
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______和______。从1840年开始,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不平等约。
2.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______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___________国家。
3.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______”政策。
【课堂探究】
1.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已取得虎门销烟的胜利,决心将英商新贩的鸦片彻底查缴,将禁烟斗争进行到底。而英国此时借端发动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_____。
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是______。
【课堂探究】
1.19世纪70年代,面对西北和东南边疆严重的领土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于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海防和塞防并重。
讨论:关于“海防”和“塞防”之争,你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抗日,但清政府最终还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语)
思考:清政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课前预习】
1.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__”,同意以“______”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______和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发动______。
3.1948年底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______,国民党政权覆灭。
【课堂探究】
1.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政治建设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主备人:黄春兰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一、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对民主政治的贡献
(1)背景:
(2)时间:
(3)主要内容(侧重民主政治)
(4)意义:
2.文革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严重挫折
史料连接:
老舍,著名作家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 服毒致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19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遭严重挫折的表现(请同学们结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主备人:黄春兰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课前预习】
一.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突破的最主要表现)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以下史料完成)
1. 原因:
2. 概况:
3. 影响:
史料连接:
材料一:毛泽东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材料二: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周恩来向当时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博士表示: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的安排。
材料三: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