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题(10科1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科18份)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科3、6班)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理)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
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雍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辛月下eI ,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大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3分)()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康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担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践之夕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分)
(2)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天津桥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