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15 21:49: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50字。

  《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查阅资料,自主地、纵深地了解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
  2、字词(包括两篇)
  二、自主检查预习内容
  三、整体感知文本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交流问题1:读了这篇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扬眉吐气,大快人心——言之成理即可。)
  交流问题2:以第一段为例,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自豪 喜悦 庄重 严肃)
  交流问题3: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信息。请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四、鉴赏课文(合作探究)
  对于香港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问题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
  (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标题、选材角度、语言等)
  问题2:如何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双关。一方面,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 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问题3: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如:提到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卑贱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卑贱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