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转变”,打造“课改”经典
邮编:252300 单位:阳谷实验中学 作者: 范伟玲
联系电话:13306355600
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从教十余年,致力于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现任阳谷实验中学业务校长。
我们做教师的,大多是后脚刚迈出大学的校门,前脚就已踏上了中小学的讲台,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身上担子重,心理压力大,日积月累,心力交瘁,导致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跟其工作年限不能同步增长,一般是刚踏上讲台最初3-5年成正比,之后停滞不前并逐渐成反比,因为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是真心喜欢这一职业才长期坚守这块阵地的,往往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迫不得已,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效率低下、教研热情减退、工作得过且过的现象,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持续存在下去。然而我们又不忍心让学生、让家长失望,不甘心让领导、让同事轻看,因而常常会呈现出一些建立在矛盾心理基础之上的“职业特征”:知识很丰富,精神较贫乏;思想很敏锐,行动较迟缓;渴望进步,却拒绝学习;工作丝毫不放松,牢骚经常挂口中----总体生存质量相对偏低。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让自己充满生活的热情、工作的激情、成功的豪情和快乐的心情呢?新一轮课改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在实践中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全心打造“课改”经典。
一、转变教育观念
有一个简单的推理: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言行,言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简化这个推理,就是观念决定命运。所以要想改变命运,首先得转变观念。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无须赘言,我们所要树立的新观念只有六个字: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主体,发展是中心,促进是方式。观念的转变靠什么呢?靠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告诉我们,学习的方式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式,也是我们生存的方式;对教师而言,对教育事业而言,我们每天都必须学习。我们或许可以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美国人一生只做三件事,做事情(干事业)要做就做最大,做不了最大就做最强,既做不了最大又做不了最强,那么就去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