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试题(9科9份)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试卷.doc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doc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是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一方面,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而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会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可以说,文化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的放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文化指的是以创新为意旨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的最终形成。它既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亦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即创新制度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塑造创新主体的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基础。
文化创新虽然与创新文化的含义不同,但是二者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文化创新是创新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而创新文化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文化创新的终极目标。我们知道,创新制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而创新制度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度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既包括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而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可以以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 的保障,以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制度内容。
同时,文化创新又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其他方面的创新无不渗透着文化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才有利于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创新虽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起着一定的精神基础、智力之源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部门创新形式,它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都以创新文化为精神基础和智力之源。因为,创新是以已有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既受制于文化而又创新文化。创新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没有传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创新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又以创新文化的形成为目标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一种新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是文化创新追求的理性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这就是文化创新的理论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文化的最终实现。(节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9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创新文化,而一种创新文化的出现也不等于完成了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
C.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创 新文化代表着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
D.文化创新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精神基础和智力之源,同时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
2.下列不属于“文化创新”所追求的目标的一项是 ( )
A.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
B.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文化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赋予传统以生命,形成新的创新文化环境。
D.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不断增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现代社 会中,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文化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B.创新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又包括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
C.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弘扬勇于创新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D.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离开了传统或既有文化,文化创新 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英语
第Ⅰ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共同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didn’t the man come to the birthday party?
A. He didn’t know that.
B. He didn’t remember the party.
C. He was too busy to take part in.
2. How many students are in class on time?
A. About 30. B. About 15. C. About 45.
3. What is Mr. Richard probably?
A. A secretary. B. A doctor. C. A boss.
4. What did the audience think of the performance?
A. Terrible. B. No bad. C. Excellent.
5.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The man asks the woman to go on working.
B. The man asks the woman to have a rest.
C. The man asks the woman to go home earli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或独白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Frank?
A. They’re relatives. B. They’re are former classmates. C. They’re are colleagues.
7. How did Frank know his bride?
A. He met her on a vacation.
B. He met her in a party.
C. They work in the same compan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es the man do?
A. A doctor. B. A driver. C. A policeman.
9. Why was the woman driving so fast?
A. Because her son was ill.
B. Because she was very good at driving.
C. Because she was in a hurry to pick up her son.
听第8段材料,回
4、本试卷g=10m/s2
第I卷(选择题,共56分)
一、单选题(每小4分,共40分。多选题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
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
A.时间 B.速度 C.位移 D.重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
一定越来越大
5、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平均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6、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却很小是可能的
C、物体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却在减小是不可能的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加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Q B. N C. D.
2.下面各组函数中是同一函数的是 ( )
A. B. 与
C. D.
3.已知集合 ( )
A. ( 2, 3 ) B.[-1,5] C.(-1,5) D.(-1,5]
4.下列四个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 )
A.(1)、(3)、(4) B.(1)、(2)、(3) C.(1) D.(3)、(4)
5.集合 ,则 = ( )
A. B. C. D.
6.若 ,则 等于 ( )
A. B. C. D.
7.函数 = +(x-2)0的定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六.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多细胞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是 ( )
A.细胞分化 B.细胞增殖 C.细胞代谢 D.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2.与松树相比,生活在其上面的松鼠特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 )
A.器官 B.种群 C.组织 D.系统
3.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的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 )
A.分子原子层次 B.细胞层次 C.种群和群落层次 D.个体层次
4.下列属于死细胞的是 ( )
A.血小板 B.植物的导管细胞 C.神经元 D.抗体
5.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 )
A.Fe、Mn、B、Mo、S B.Mo、Zn、Cu、B、Fe
C.P、N、K、Ca、Mg D.C、H、O、Ca、Mg
6..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七.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
A.权力地位是否世袭 B.是否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是否拥有地方军权 D.是否听从中央的命令
2.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
A.“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孟子•告子》载:“诸候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
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
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周朝实行分封制加强统治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保证王权的稳定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14 P-31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八.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能够用来鉴别BaCl2 、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5.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有毒气体 D.易燃液体
6.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CH4 B.O2 C.CO2 D.SO2
7.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
A.整个溶液变紫色 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C.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锌粒24.4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锌粒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锌粒的实际质量应是( )
A.24.4g B.25.5g C.23.6g D.24g
9.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C.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11.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 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九.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2.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B.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世界上很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一定相关性
D.太阳黑子能释放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地球上某点,它的南侧是热带,北侧是温带,该点是 ( )
A、23°26′S B、30° C、0° D、23°26′N
4.读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
C.A在B的东南方向
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
A、金星和火星 B、木星和火星
C、金星和水星 D、土星和海王星
6、伦敦奥运会在斯特拉特福德奥林匹克体育场于北京时间2012年7月28日4时整开幕,此时,
悉尼(经度为135°E)的区时为 ( )
A、7月28日2时 B、7月28日6时 C、7月28日13时 D、7月28日19时
7.此日太阳直射点 ( )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8.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各地,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 70°N,70°E B. 25°N,25°E C. 20°N,20°E D. 40°S,40°E
10.北京(纬度400N)和哈尔滨(纬度45°N)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 )
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哈尔滨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哈尔滨
11、当40°E的地方时为12点时,求10°W的地方时为 ( )
A、14点 B、15点20分 C、8点40分 D、7点20分
12.下列各组属于天体的是 ( )
A.陨石 B.陨铁
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 7级地震。民政部决定向云南调运10 000床棉被、10 000件大衣、5 000顶帐篷等物资。这里的“棉被、大衣、帐篷”( )
A、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B、 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
2、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 、“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 等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我国人民大众的神经。这一系列事件也应引起食品生产企业的警醒,努力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这是因为( )
A、重视产品质量就能营利 B、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C、产品的质量就是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数量(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假定某国待售商品量2 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当年
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10 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
相当于______元,会______。( )
A、5 000 0.25 使纸币购买力下降 B、5 000 0.5 引发通货膨胀
C、5 000 0.5 使纸币购买力提高 D、20 000 2 使纸币升值
5、2012年9月,赵先生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34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6万元和利息9.8万元。在这一购房过程中,房价34万元、首付8万元、支付利息9.8万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6、2012年元旦民众刷卡热情高涨,云南省居民刷卡222.99万笔,交易金额34.32亿元。其中,信用卡跨行交易达8.04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民众刷卡热情高涨是因为使用信用卡( )
①有利于发卡银行实现营利的目的 ②方便购物消费
①有利于发卡银行实现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