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的脐带——当代彝族文学发展断想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其他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6 0:4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文化,民族的脐带——当代彝族文学发展断想
广西南宁三十八中:劳尔

(一)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制度的建立,人的根本权利受到尊重,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华夏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老大哥并肩屹立神州,共进共退共沉浮。解下反犬旁枷锁的倮倮,聚集在有米饭吃有布衣穿的彝族屋宇下,以虎的雄姿,展开鹰的翅膀,擎起冲天的火把,向着光明的前程驰骋翱翔。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老祖宗创造的辉煌文化遗产逐渐拂去历史的尘埃,再度璀灿,优秀的传统在不断扬弃中继承和弘扬,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以至国外文化精髓中迅猛发展。
专门研究彝族文化机构的建立,《彝族研究》、《彝族文学报》、《彝族文化》等报刊的创办,《当代彝族作家作品选》的问世,标志着彝族文化的发展开始了新的征程。因为我们不但有了机构,有了园地,还有一大批前赴后继,执戈披锐的浩浩荡荡大军,为彝族当代文学发展做好了组织准备。
与民族自治区无法相比,在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中,我们已经进入先头梯队的行列,为之喜悦中,怎能不铭记作过奉献的前驱者的历史功绩,怎能不扬起继往开来的风帆。
(二)
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名言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座右铭“懂得自己不懂”发人深思。“知人者智,自知自明”,“难得糊涂”者清醒,承认不懂而穷究,中西合璧道理如一:自豪而不陶醉,骄傲而不止步的世说还需“老生”常谈。
在那些跟在国际一体化屁股后面叫嚷的人眼中似乎冥顽不化的说法我至今坚信不疑: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标帜。因为我活在现实,可预见的几百年内它不可能消逝而将猎猎飞扬。
追本溯源,文化是人的感情的宣泄,是人生的本质需求。起源于人生的文化,无论是广义的各个领域还是狭义的各种样式,都与人们的改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的欲望,螺旋式地互动推进着社会的发展。既是文化大厦的基石又是它冠顶上宝石文学的各个门类,各种样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意志愿望的产物。
虎图腾,鹰崇拜,火里生火里长的彝家,是所居的地域条件、社会环境、心理素质构建了民族文化特质,展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象征。失去这些基本特质意味着失却彝族的含义,抹杀或取消这些特质,彝族从何谈起!
发展彝族文学不是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没有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哪有中华文艺的繁荣发展——至少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万马奔腾,才可能涌起中华文化长河的大浪排空,浩荡向前。
于是,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发展彝族文学就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尽心尽力,发奋图强,就是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作贡献。
(三)
彝家先民创造了与华夏最古老的甲骨文比肩的文字,录下了浩若烟海的创世纪史诗、故事、传说、诗歌以至文艺理论,令人惋惜伤感的是囿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长期在压抑甚至桎梏中生存,只能靠毕摩为主的民间传承者,在狭窄的地域传播,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20世纪30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