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头——《公输》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2690字。
不是“冤家”不聚头——《公输》课堂实录
导语:同学们,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烽烟四起。楚国在战争中发展为当时中国南方的第一大国,疆域辽阔,军队强大。但因为偏居在中国的南方,所以,楚国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问鼎中原,到中原来称霸。而如果要称霸的话,他必须要攻灭北方的邻国宋国。为了准备这场战争,楚惠王请来了当时最有名的能工巧匠—公输盘,(也就是今天中国土木工程界的祖师爷—鲁班)制造了云梯、撞车、连珠箭等许多先进的攻城武器。楚国聘用公输盘的消息一传出去,便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其中就有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当时已名闻天下的墨子。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墨子和公输盘,他们是对手,是老乡,更是朋友。那么,这对冤家朋友在这场战争中会上演怎样的故事呢?墨子用什么办法才能阻止这场已经是箭在弦上的战争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公输》
一、初读通文意:
(学生们疏通文意之后)《墨子》中,每篇文章的命名都有一个规律:以文章的第一个词作为题目。在《公输》这篇文章中第一句话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所以命名为公输。现在,大家不妨做这样一件事情: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更为恰当的题目。“题目”有哪些要求?(要简练、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好有一定的吸引力。)
生1:墨子止楚攻宋。(简练、概括。)
生2:墨子舌战楚王。(“舌战”这个词用得好。)
生3:胸有成竹保宋国。(“胸有成竹”,看来你猜透了墨子的心思。)
生4:墨子传奇。(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
还有不同的表述吗?同学们的题目各有千秋。看来同学们对文意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趣读现人物
那么,这场战争矛盾的双方是谁?(一方是墨子,另一方是公输盘和楚王。)请用一个词来说说公输盘和楚王的关系。(君臣)为了攻打宋国,楚王已聘用公输盘为楚国的士大夫。他们究竟是一对怎样的君臣呢?
请同学们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公输盘和楚王两人的语言再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生读)
明确:楚王虚伪、蛮横、固执、贪婪;公输盘傲慢、虚伪、阴险。
一位虚伪、蛮横的君主,一位傲慢、固执的大臣。要说服这样的一对君臣,谈何容易!但墨子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楚王拥有绝对的权力,但他倚仗的却是公输盘为他制造的云梯等先进武器。所以要成功地阻止这场战争,就必须彻底地打败公输盘。那么,墨子与公输盘经过了几个回合的较量?(三个)公输“输”了吗?
三、公输之“输”
这三个回合中公输究竟“输”在何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可以用“在第回合中,公输‘输’在上”的句式来回答,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明确:公输输在语言、、谋略和攻城的招数上。
墨子曾经创立了一整套守城的工具和方法,大家所熟知的“墨守成规”正是当时人们对于墨子守城有术的称赞。在这次攻守之战中,公输盘用云梯,墨子就用滚木;公输盘用撞车,墨子就用火箭;公输盘用地道,墨子就用烟熏。总之,公输盘用一种办法来攻城,墨子就用一种办法来守城。直到最后公输盘黔驴技穷,甘拜下风。
四、墨子之“辩”
墨子使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最终消弭于无形之中。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最能印证这一评价的的是第几回合?(第一回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回合,感受墨子的雄辩之才!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2~8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