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怎样求合力与分力》课下作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4章4.1 课时跟踪训练.doc
第4章4.1 随堂基础巩固.doc
第4章4.2课时跟踪训练.doc
第4章4.2随堂基础巩固.doc
第4章4.3 课时跟踪训练.doc
第4章4.3随堂基础巩固.doc
第4章阶段质量检测.doc
第4章章末小结.doc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
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
解析:只有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才能合成,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合力是对原来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两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但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存在。所以,正确选项为A、C。
答案:AC
[随堂基础巩固]
1.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
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C.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
D.合力不能与其中的一个分力相等
解析:合力既可以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每个分力都小,还可以与其中一个分力相等,C项正确。
答案:C
2.下列物理量在运算时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有( )
A.时间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10 N的力可以分解为15 N和4 N的两个共点力
B.一个10 N的力可以分解为5 N和4 N的两个共点力
C.一个2 N的力可以分解为5 N和4 N的两个共点力
D.一个2 N的力可以分解为6 N和3 N的两个共点力
解析:合力F合与其两个分力F1、F2应满足|F1-F2|≤F合≤F1+F2,经验证可得选项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随堂基础巩固]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F1和F2两个分力在效果上可以取代力F
C.F1和F2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D.F是F1和F2的合力
解析:由分力和合力具有等效性可知B对;分力F1和F2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故A对,C错;根据合力的定义,可知D对。
答案:ABD
2.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分解方法不可能的是( )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与F都在一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
A.直道上高速匀速跑过的赛车
B.百米竞赛中运动员在起跑时速度为零的瞬间
C.被张怡宁击中的乒乓球与球拍相对静止时
D.某乘客在加速启动的列车中静止不动
解析:由于赛车高速匀速行驶,所以赛车处于平衡状态,A正确;运动员起跑时虽然速度为零,但具有加速度,B错误;击中的乒乓球与球拍相对静止时,乒乓球此时所受弹力最大,加速度最大,C错误;乘客虽在列车中相对于列车静止不动,但他随列车做加速运动,D错误。
答案:A
[随堂基础巩固]
1.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0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相对于另一物体保持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力为0,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平衡状态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条件是F合=0或a=0,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2.如图4-3-7所示,一只重为G的松鼠站在倾斜角为α的树枝上,则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为( )
A.Gsin α B.Gcos α
C.小于G D.G 图4-3-7
解析: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有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与它的重力等大反向,故选D。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刚好构成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则这个物体所受的合力是( )
A.2F1 B.F2
C.F3 D.2F3 图1
解析:由力的合成图示可知,F1与F2的合力大小和方向与F3相同,故三者合力为2F3,故选D。
答案:D
1.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 )
A.两根细绳套必须等长
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
D.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绳套时,两测力计的示数要相同
解析:实验中两细绳套只记录作用力的方向,两绳不必等长,A错;实验存在误差,F和F′不完全重合是正常的,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说“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B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和F2各增加1 N时,合力的方向可能变化,大小也不一定增加1 N,故C错误;用两测力计拉绳套时,两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是任意值不必相等,故D错误。
答案:B
1.用一根轻绳把一质量为0.5 kg的小球悬挂在O点,用
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角,小球处于平衡状
态,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4-3所示,求θ
为多少时F有最小值,此时绳的拉力为多少?
(g取10 N/kg)。 图4-3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始终在O点静止,合外力为零。小球共受三个力作用:重力、绳向上的拉力T
及拉力F,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如图所示,重力是恒力,T的方向不变,F的大小方向都改变。因此可知:F与T垂直时有最小值,
即θ=60°,
绳上拉力T=mg•cos 30°=523 N。
答案:60° 523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