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敬畏自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学习揣摩关键句的方法,领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3、感受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二、知识、能力要点
1、体会反问的表达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2、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并深入钻研,弄懂含义。那么该如何钻研呢?主要是自问自答,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求答案。例如,为什么说“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答案可以到上下文中去找。下文有一句“如同大脑是我的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可见作者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比作大脑与身体,把人类看作宇宙的一部分。其次要注意确定探究方向:哪些问题需要探究?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再者选择恰当的方法步骤。坚持练习,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文导读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课文所讨论的是自然宇宙的宏观问题。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给我们以许多启发。注意学习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好好借鉴。
四、重点难点突破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蓬蒿( ) 鲲鹏( ) 狼藉( ) 陷阱( )
咫尺( ) 佳肴( ) 混淆( ) 幼稚( )
2、对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
(形容距离很近)
B、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