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5590字。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天狗》同步练习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剥削 盘剥 剥皮 生吞活剥
B.咬啮 始龀 韶龄 龇牙咧嘴
C.血脉 血汗 流血 血口喷人
D.爆发 暴动 曝光 一曝十寒
【答案】 B(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它均读“b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止,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
C.3月24日的报纸有一篇《当代陈世美》,报道了一个负心汉为了攀高枝而抛弃自己结发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忘恩寡情,义薄云天。
D.作为文物,他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答案】 D(A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B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C义薄云天,义气深厚)
3.下列对本诗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整体上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时代精神。
B.郭沫若更看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而形成的韵律,他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来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连续三个“我飞跑”就让人感到某种迅疾的节奏。
C.“我便是我”这句在诗中出现两次,构成排比,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在语感上前后呼应、相互印证,突出了“天狗”的自信与自我完成。
D.拟人手法的运用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天狗”的“吞”“月”“日”“星球”以及“全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就变得十分自然、合理。
【答案】 C(“我便是我”这句在诗中出现两次,构成反复。)
4.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答案】 D(新诗也要讲究格律,押韵。)
5.下列对《天狗》主题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这一形象具有五四时期觉醒了的青年的特点。
B.本诗利用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是五四时期新人的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C.本诗借用“天狗吞月”的